第4章 周瑜原谅了孙权(1 / 2)

孙权此时年纪还不到三十岁,他并不能完全理解周瑜话里的深意,也不知该说什么好,只好沉默不语。

周瑜则是陷入了沉思之中。

自古男女婚配讲究一个父母之命、媒妁之言。

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。

但作为年轻人,却只知其然,并不知其所以然。

男人和女人成亲,为什么要听父母的命令和媒人的言辞,却没几个年轻人知道。

年轻人不谙世事,总是把爱情想象得很美好,两个人感觉一来了,就可以坠入爱河,甚至觉得会永结同心、白头偕老。

但实际却远远不是这么容易,两个人在一起过日子,涉及到方方面面、点点滴滴,这些在处于热恋中的痴男怨女,是根本无法体会到的。

男人和女人一旦成婚,便会没有了昔日的激情,剩下的只是生活中的各种琐事,烦恼和矛盾也会随之纷至沓来。

父母是过来人,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经验,也阅人无数,所以他们看人还是很准的,起码比年轻人要准很多。

而媒人则是专门从事保媒拉纤的人,他们在婚配嫁娶方面的经验也非常丰富,知道谁跟谁合适、谁跟谁不合适。

在实际生活当中,往往会出现这种情况,就是男女之间一见钟情,但家里人却死活不同意,周围的亲戚朋友也不看好。

随后只有两种情况:一种是两个人分手;另一种就是两个人不顾一切反对,死后都要在一起。

第二种情况当然是少数,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。

男女之间一旦执意要违拗家长和周围人的意思,那么往往就会私奔。

然而,纵观古往今来,那些私奔的人绝大多数都没什么好下场,最后都是以悲剧收场。

等到后悔时,却已经铸成了大错,根本无法再挽回。

正是:一失足成千古恨,再回首是百年身。

事已至此,周瑜也不想再琢磨孙小妹的事了。

脚下的路是自己走的、脚上的泡也是自己磨的,好坏自己带着吧,反正是她自己选的这条路。

想到这里,周瑜又道:“主公,之前是我错怪你了!我并不清楚这其中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!”

孙权拍了拍周瑜的肩膀,说道:“公瑾,这事不能怪你,我也的确是难辞其咎!如果不是我掉以轻心的话,又怎能被刘备算计?我说句实话,刘备的确是个老狐狸,我跟他比起来还嫩得很啊!”

“主公不必妄自菲薄,毕竟你比他年轻二十几岁呢,等你活到像他那么大的时候,肯定要比他现在厉害得多。而到那时,刘备也基本上就是冢中枯骨了!”周瑜安慰道。

孙权一听这话,心里好受了很多,同时也平添了几分自信。

“公瑾,黄盖武陵撤兵的事,是我下的命令。当初我跟刘备有约定,如果他答应跟孙小妹成亲的话,我就把武陵给他。”孙权又解释道。

“主公……”

周瑜刚要说话,孙权连忙道:“公瑾,你先听我解释一下!当时我本来是打算先用武陵诱惑一下刘备,让他把成亲的事答应下来,然后再把他给留在江东。就相当于用武陵换取整个荆州。但后来计划失败了,刘备逃回了荆州,还把小妹也给带过去了。所以我也只能把武陵让出来。一方面,我得履行当时的承诺;另一方面,我也希望刘备能够对小妹好一点。”

周瑜本来又想批评孙权一番,但听了孙权的解释之后,便没法再说什么了。

“主公,孙刘联姻的主意,到底是谁想出来的?”周瑜又问道。

孙权面露难色,犹豫着该不该把这件事告诉周瑜。

“我若是没猜错的话,应该是鲁肃的主意吧?”周瑜一脸愤恨地问道。

周瑜之前估计,把孙小妹嫁给刘备的这个馊主意,不是孙